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最應該踏古訪今的古蹟,你認識幾個?

凝視著這些古蹟,就像漫步在歷史塵埃中,見證生命在多年前停止。今天我們帶你探尋世界26個古蹟,去了這些地方,這一生才算了無遺憾。


1、墨西哥--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是古瑪雅城市遺址,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長3 公里,東西寬2 公里,有建築物數百座,是古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的遺址。約415-455 年瑪雅人根據邱瑪耶的手稿在這裡創建的自己聚居地。" 奇琴" 意為" 井口",天然井為建城的基礎。現有公路把它分為兩半。南側老奇琴伊察建於公元七至十世紀,具瑪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廟、柱廳殿堂、球場、市場和天文觀像台,以石雕刻裝飾為主;北側新奇琴伊察為灰色建築物,具托爾特克文化特色,有庫庫爾坎金字塔、勇士廟等,以樸素的線條裝飾和羽蛇神灰泥雕刻為主。


2、希臘--邁錫尼古城


邁錫尼是位於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阿爾戈斯平原上的一座愛琴文明的城市遺址,位於科林斯和阿爾戈斯之間。它是荷馬史詩傳說中亞該亞人的都城,由珀耳修斯所建,在特洛伊戰爭時期由阿伽門農所統治。邁錫尼文明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


3、英國--古羅馬浴場


羅馬浴場是在英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是古羅馬人洗澡的地方。全場用大理石砌成,用嵌石鋪地;有壁畫,有雕像,用具也不尋常。房子高大,分兩層,都用圓拱門;裡面金碧輝煌,與壁畫雕像相得益彰。居中是大健身房,有噴泉兩座。場子佔地六英畝,可容一千六百人洗浴。洗浴分冷熱水蒸氣三種,各佔一所屋子。古羅馬人上浴場來,不單是為洗澡;他們可以在這裡商量買賣,和解訟事等等。


4、土耳其--以弗所古城


土耳其城市以弗所是幾個王朝的發源地——希臘、羅馬、拜占廷和奧斯曼。自從公無2 世紀興盛以來,將近有30 萬人口在此生活。今天,遊客們仍然能看到阿爾忒彌斯神廟少量的遺跡。


5、印度--埃洛拉石窟群


埃洛拉石窟位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是世界上最好的寺廟石雕建築的典範,它由十四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均雕刻在離奧諾基巴德三十公里的玄武岩山壁上,它們既顯示出了精美的寺廟外觀又表現出精巧的寺廟內部結構。


6、墨西哥--羽蛇神金字塔


位於瑪雅遺址奇琴伊察,約建於9 世紀,被譽為瑪雅文化最後和最偉大的廟宇。Chichen Itza 到了十四世紀漸遭廢棄,原因未有定論。4 邊各91 級,加上頂部,代表一年365 天。


7、義大利--古羅馬廣場


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 又叫古羅馬廢墟。這裡是古羅馬時代的市中心,迄今保存著古羅馬時代的許多重要建築。如提圖斯凱旋門、塞維魯凱旋門、茱莉亞巴西利卡、凱撒神廟、灶神廟、農神廟、維納斯和羅馬神廟、貞女之家、羅馬王宮、演講台、元老院…… 這些建築歷經了幾千年的風霜雨雪留存至今,讓我們還可以通過它們的模樣,遙想羅馬帝國當年的輝煌。從鬥獸場往前,經過皇家廣場街,古羅馬廣場就在右邊。古羅馬廣場形成於900 多年的時光流逝,在所有廣場中不僅最為古老也最為著名。古羅馬廣場於公元前7 世紀首度成型,原為伊特魯里亞人的埋葬場,隨後擴展成為羅馬共和國璀璨光輝的中心。公元4 世紀以後,它的重要地位逐步喪失,直到淪為牧場。


8、馬哈拉斯特拉邦--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於馬哈拉斯特拉邦境內,以其壁畫藝術著稱於世。現存29 窟。從東到西長550 米,全部開鑿在離地面10~30 米不等的崖面上。除5 窟為供信徒禮拜的支提窟外,餘皆為僧房。


9、美國--梅薩沃德印第安遺址


梅薩維德是一個印第安人的城寨遺址,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梅薩沃德國家公園內。人們習慣於稱梅薩維德為" 懸崖村"。因為它不同於現代城市,沒有相連的街道,沒有集中的廠坊和商店,沒有統治象徵的政權機構,只是一個成簇房屋的聚落。圖中大多數的水井保存得較為完好。


10、英國--哈德良長城


在英國的不列顛島上,有一條有名的古長城的遺跡,這就是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是羅馬帝國在佔領不列顛時修建的,從建成後到棄守,它一直是羅馬帝國的西北邊界。哈德良長城包括城牆、瞭望塔、里堡和城堡等,完整地代表了羅馬帝國時代的戍邊系統。哈德良長城綿延80 英里(約合128 公里),最高處有6 米高,由15000 人花費6 年時間建造而成。


11、瑪雅--圖盧姆


圖盧姆是瑪雅文化後期的重要遺址,坐落於尤卡坦半島東北部。曾是14 世紀瑪雅文化末期的宗教城市,現今遺址保存尚好,當中有超過60 棟石頭建築。


12、印尼--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是印度尼西亞爪哇中部的佛教神殿遺址,大約可以追溯到9 世紀,遺址內有描繪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陀))生活片斷的複雜石雕。神殿共有3 層,包括72 座佛教雕像。婆羅浮屠的意思是" 山頂的佛寺"。後來因為火山爆發,使佛塔群下沉、並隱蓋於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 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


13、突尼斯--迦太基


迦太基是到突尼斯旅遊的必遊之地。位於突尼斯城東北17 公里處,瀕臨地中海,是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羅馬人佔領時期重建的。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確。在迦太基古蹟附近有一座新落成的現代化博物館,館內保存並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


14、克羅地亞--尼祿宮


尼祿宮建於公元前3-4 世紀,現克羅地亞斯普利特境內。是羅馬暴群尼祿所建行的奢華宮殿。把它稱為宮,其實是尼祿作為養老的居所。其中的一半是為尼祿個人所用,其餘的為駐軍所用。


15、秘魯--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 ) 被稱作印加帝國的" 失落之城"。" 馬丘比丘" 在印加語中意為" 古老的山巔"。古城海拔2280 米; 兩側都有高約600 米的懸崖; 峭壁下則是日夜奔流的烏魯班巴河。由於其聖潔、神秘、虔誠的氛圍; 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10 大懷古聖地名單。回溯到15-16 世紀,秘魯的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進行王室祭祀的場所,一直到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時還有人居住。但由於榮盛石化特殊的位置、地理特點,直到1911 年才被發現。


16、龐貝古城


龐貝古城是鄰近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古城,公元79 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時火山灰吞噬。這次火山噴發奪去了2000 人的生命。但由於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較完整,從1748 年起考古發掘持續至今,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17、巨石陣


巨石陣每年能吸引近百萬遊客,由巨大的石頭組成,每塊約重50 噸,約建於公元前4000~2000 年,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神廟遺址,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18、柬埔寨--暹粒吳哥古城


吳哥古蹟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內,距首都金邊約240 公里。位於洞里薩湖之北,南距縣里暹粒市6 公里。公元九世紀到十五世紀是高棉王國都城。吳哥古都始建於公元九世紀,十三世紀建成。今天柬埔寨人將它放在自己的國旗上,足見吳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19、羅馬鬥獸場


鬥獸場由韋帕薌(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羅馬當時為取悅凱旋而歸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造的。在其兒子圖密善在位期間建成,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鬥獸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的" 金宮"(Domus Aurea)原址之上,這個宮殿在公元64 年發生的羅馬大火中被燒毀。鬥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斗士要與一隻野獸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


20、智利--復活節島


復活島距離智利西海岸2300 英里,該島最早的居民稱之為" 拉伯努伊島"(Rapa Nui)或" 赫布亞島"(Te Pito te Henua,意即" 世界之臍")。最早登上該島的歐洲人是荷蘭人,他們為該島取名" 帕賽蘭"(Paaseiland,意即" 復活島",以紀念他們到達的日子。石像由900 塊石頭組成,每塊重約13 噸,至今這些石像建造的目的還未被查明。


21、土耳其--卡帕多奇亞


卡帕多奇亞這個如童話般的城市是赫梯帝國的所在地,位於土耳其的中部地區,地貌荒涼且怪異,山巒造型奇特、色彩豐富,一根根被當地人稱為" 仙人煙囪" 的石筍狀岩峰林立於此,如夢似幻的場景彷彿給人以外星球的錯覺。當地的居民還在仙人煙囪中開鑿自己的住所,甚至開設教堂、餐廳和旅店等等,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22、約旦--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蹟區之一。它連結了阿拉伯半島、埃及和敘利亞共和國,隱沒於死海和阿克巴灣( 今天的約旦國境內) 之間的山峽中,位於乾燥的海拔1000 米的高山上。它幾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並以岩石的色彩而聞名於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稱為" 玫瑰紅城市"。實際上,這裡的岩石不只呈紅色,還有淡藍、橘紅、黃色、紫色和綠色。


23、埃及--金字塔


埃及北部尼羅河沿岸的三座金字塔分別以建造它們的三個法老命名,分別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


24、中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包括2300 多個大大小小的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


25、中國--長城


長城是公元前3 世紀開始修建,但現在保存較好的一段是14 世紀和17 世紀修建的。修建的目的是為了抵禦外族入侵。


26、緬甸--蒲甘


蒲甘是緬甸的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位於緬甸中部。佔地16 平方英里,涵蓋了2000 多建築。市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築藝術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9 世紀,蒲甘王朝的建立者阿奴律陀就是在這裡完成了對上座部佛教的統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